开皇二十年的太子废立事件,无疑是隋朝开国以来最严重的一场政治变局。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变局中,新太子杨广和首席宰相杨素显然是最大的获益者,而以废太子杨勇为首的前东宫集团,则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和清洗。在历史上,凡是如此大规模的政治洗牌,其主要操盘手都会乘此机会铲除异己,扫清自己政治前途上的障碍。比如这一次,杨素就处心积虑地搞死了威震朝野的名将史万岁,而杨广则在杨素的配合下搞掉了四弟蜀王杨秀。
自从韩擒虎去世、贺若弼遭贬后,史万岁就成了隋朝军界中最有声望的元老级人物。开皇十七年春,西南蛮夷部落酋长爨玩降而复叛,史万岁奉命出征,从蜻蛉川(今云南大姚县)进入大西南,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叛军多处要塞,然后渡过西洱河(今洱海),进入渠滥川(今云南大理市以南地区),转战一千余里,以犁庭扫穴之势,横扫蛮夷的三十几个部落,俘虏男女两万多人。蛮夷诸部大为震骇,只好遣使向史万岁请降,并献上一颗直径达一寸的夜明珠,还立了一座石碑为隋朝歌功颂德。
史万岁随即上奏朝廷,要求将叛军首领爨玩带回京师,以免后患。杨坚当即准奏。可爨玩深知自己一旦入朝,这辈子就完了,赶紧拿出重金贿赂史万岁。史万岁在沙场上所向披靡、无人难挡,可在糖衣炮弹面前却没什么免疫力,随即收下重金,班师回朝。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史万岁受贿一事,很快就被时任益州总管的蜀王杨秀获悉了。杨秀立刻派人前去追赃。史万岁风闻事情败露,慌忙把所有金银珠宝全都沉入了江中。蜀王的人一到,查不出任何东西,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史万岁竹篮打水一场空,很是郁闷。不过好歹没被人抓住把柄,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回朝后,史万岁因平叛之功进位柱国,想想此次出征也算值了,便把爨玩和贿金什么的全部抛之脑后。
然而,史万岁万万没想到,到了开皇十八年年底,贼心不死的爨玩居然再度揭起了反旗。蜀王杨秀勃然大怒,立刻上疏杨坚,指控史万岁“受赂纵贼,致生边患,无大臣节”。
杨坚又惊又怒,马上下令有关部门对史万岁立案审查。结果一查下来,史万岁“受赂纵贼”一事果然不诬,论罪应当处以死刑。杨坚痛心已极,努而质问史万岁:“将士出征,朕常挂怀,每念其栉风沐雨之苦,便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可你却受贿纵贼,致使士卒不得不再次出征,你还算是社稷之臣吗?!”至此,史万岁依然心存侥幸,赶紧抵赖说:“臣留下爨玩,正是担心蛮夷复叛,才让他留下镇守。而且,臣已经班师走到半路,才收到陛下命其入朝的诏书,并不是有意抗旨,更不存在什么受贿之说。”杨坚一看史万岁死到临头还在狡辩,顿时勃然作色:“朕一直以为你是个忠直之人,没想到给你高官厚禄,你反而成了国贼!”遂对有关官员下令:“明天就把这个人砍了。”史万岁这才知道皇帝这回是动真格的,慌忙叩首服罪,请求皇帝饶他一死。
当时,左仆射高熲、左卫大将军元珉等人还在任,马上出列替他求情:“史万岁雄略过人,每次行军打仗,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其善於统率部众,军中将士皆乐意为其效力,纵然是古代名将,也未必能胜过他。”杨坚闻言,才稍微平息了怒气,遂将史万岁革职为民,免其一死。
在隋朝当官,只要不被砍头,大多都还有复出的机会,尤其是像史万岁这种不可多得的名将,更不可能被长期闲置。一年多以后,史万岁就恢复了官爵,并率部迎战突厥,把达头可汗吓得屁滚尿流,还追杀了几百里地,为隋朝又立了一功。
然而,吊诡的是,史万岁当初受贿枉法却逃过一死,这回立了战功,反而成了他的获罪之尤。
说起来,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史万岁军功太盛,抢了杨素的风头,让杨素非常不爽。
得胜回朝后,史万岁本欲上表为本部将士请赏,可杨素却赶在他前面上了道奏疏,声称突厥人这次并非入寇,而是看塞上水草丰美,才拉上牛羊过来放牧的。既然人家不是来打仗的,那你把人家杀得屁滚尿流,本来就是很不厚道的事,当然就谈不上什么战功了。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杨素这话很扯淡,杨坚当然也不会看不出来。可当初史万岁受贿一事,杨坚心里还有疙瘩,所以就装老年痴呆,采信了杨素的说法,不对史万岁部作任何封赏。
史万岁当然不服,於是频频上表,极力说明当时的真实情形。可是,奏疏呈上如同泥牛入海,杨坚一点反应都没有。
时隔不久,太子废立事件就爆发了。杨坚废黜杨勇后,穷追太子党羽,忽然就想到了史万岁,便问左右:“史万岁在哪?”杨素立刻回禀:“史万岁去东宫了。”这句话,无疑给史万岁宣判了死刑。
事实上,此时的史万岁根本没去东宫,而是正在宫门前安抚他的部众。由於此前击破达头却有功不赏,他的几百个部众正纠集在宫门前,要跟朝廷讨个说法,史万岁向他们承诺:“我今日一定替你们去找皇上问个明白,无论如何,这件事必须有个了断!”恰在这时候,杨坚召见他的命令到了。於是,史万岁就这么怀揣着一肚子怨气去见杨坚,而杨坚也正带着满腔怒火在等着他,所以君臣二人一见面,场面立刻失控。
还没等杨坚发话,史万岁就大声说道:“将士有功,却遭朝廷贬抑,臣今天要替将士们问个明白!”杨坚本来还想问他有没有去东宫,结果一看史万岁这副“词色愤厉”的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命左右把他拖出去乱棍打死。
左右把史万岁拉出去后,过了一会儿,杨坚怒气渐消,觉得这么做太过草率,连忙命人去通知停止行刑。可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就这么片刻工夫,一代名将史万岁已经被活活打死在了朝堂之上。
事后,杨坚不得不下了道诏书,罗列了史万岁的一大堆罪状,以掩盖自己“激情杀人”的失误。诏书中有“怀反覆之方,弄国家之法”、“怀诈要功,便是国贼”等语,基本上将史万岁的一世英名全盘抹煞了。史称,史万岁被冤杀当天,“天下士庶闻者,识与不识,莫不冤惜。”(《隋书·史万岁传》)杨勇被废,最替他打抱不平的,莫过於杨坚的四子蜀王杨秀。
杨秀从小就有胆色,长大后更是容貌魁伟,“美须髯,多武艺”,一副标准的大将派头,许多朝臣见了他都会心存惧惮。如果杨秀生在普通人家,有这种大将气质当然是好事,只可惜,他是一个皇子,而如此威风凛凛、霸气外露的皇子,无论是对未来的皇帝还是对他自己而言,肯定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没有哪个皇帝喜欢看到自己兄弟身上的霸气。
所以,身为皇子,杨秀的霸气就是一种不祥之兆。
对此,杨坚曾不止一次地对独孤后说:“秀儿将来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我在的话,当然没问题,可到他兄弟即位,他必定会造反。”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下此断语,虽然有失尖刻,但却不无道理。因为杨坚首先是一个皇帝,所以他必然会以皇帝的视角来判断一个人。而且,知子莫若父,杨坚敢这么说,肯定是从他一辈子阅人无数的经验出发的。
开皇十七年,西南蛮夷不断发动叛乱,杨坚命大将杨武通出兵征讨。
中央军来到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杨秀当然不会没有想法。於是,杨秀就派了一个叫万智光的心腹去给杨武通当副手,表面上是协助他,其实是监视他,以防他做一些损害益州地方利益的事情。
杨坚听说后,大为不悦,马上以“所任非人”为由,对杨秀大加谴责,并在朝会上对群臣说:“坏我纲纪的,是我自己的子孙。就好比猛虎,其他动物都不能伤害他,可是皮毛间寄生的虫子,却足以害它性命。”杨秀被说成老虎皮毛里的寄生虫,心里当然不爽。随后的日子,他就开始做出一些僭越礼制的事情了:首先,是把车辆马匹、服饰仪仗等东西搞得相当奢华,不亚於皇帝的规格;其次,还让人制造了一个浑天仪(古代观察天象的仪器,皇帝专用);最后,又穷凶极恶地抓了一批獠族部落的男子,把人家的鸡鸡割了,充当王府里的宦官,从而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加剧了当地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开皇二十年,太子杨勇突然被杨坚废黜,杨秀大为不平,说了不少牢骚怪话。杨广得知后,担心这个四弟日后会成为他的大麻烦,便暗中授意杨素鼓捣一份黑材料,把杨秀的种种僭越之举都写进去,然后向杨坚揭发。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春,杨素经过多方打探,终於把一份厚厚的举报材料递到了杨坚手里。杨坚看完,勃然大怒,当即征召杨秀回朝。杨秀感觉不妙,便以生病为由拒绝动身。他的副手源师劝他听从诏命,杨秀不耐烦地说:“这是我家的事,跟你有什么相干?”源师知道,若蜀王出了事,自己也难逃其咎,於是流泪进言:“我身为大王幕府,岂敢不尽心!皇上下诏征召大王,已有一些时日,若您始终迁延不走,皇上发怒,派一个使臣过来,到时候您又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愿大王深思。”杨秀听完,虽然心里有些忧惧,但还是赖着不走。
不出源师所料,当年七月,杨坚就下了一道调令,把原州(今宁夏固原县)总管独孤楷调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总管,接替杨秀。独孤楷到任后,苦口婆心地劝杨秀赶紧回朝,以免天子震怒。杨秀又犹豫了很久,最后才不情不愿地踏上了回京之路。
独孤楷知道杨秀随时可能反悔,所以杨秀刚出城门,他就下令守军高度戒备,以防杨秀杀回马枪。
独孤楷所料没错,杨秀才走出四十多里路,就越想越不甘心,准备回头攻击独孤楷,可派出探子打探了一下,才知道守军早已严阵以待,遂打消了攻城的念头,灰溜溜地走了。
十月,杨秀回到长安,杨坚召见了他,但从头到尾不跟他说半句话。次日,杨坚才派出使臣,把杨秀骂了个狗血喷头。杨秀慌忙入宫,向杨坚谢罪。杨广也赶紧装模作样地叫上其他亲王,陪着杨秀一块跪在殿庭上,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帮杨秀说好话,乞求皇上原谅。
杨坚痛心地说:“前不久,秦王因为生活奢侈靡费,被我废为庶民(杨俊於开皇十七年因“好奢侈,违越制度”被废,於开皇二十年抑郁而终),这是我以父亲之道在教训他;如今,杨秀僭越犯上,残害百姓,我只能以君王之道将他绳之以法。”於是把杨秀交给了司法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