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出兵迎战卫文升。他身先士卒,每战必手执长矛冲锋陷阵,隋兵大为震骇,惊呼为项羽再生。双方经过多日交战,隋军数战皆败,士卒几乎伤亡殆尽,加之粮草不继,卫文升只好率残部退守邙山南麓。杨玄感乘胜追击,准备将隋军全歼。不料,他的弟弟杨玄挺竟然在混战中被流箭射死,杨玄感不得不稍稍退却。
就在洛阳岌岌可危、卫文升又濒临绝境的时候,隋朝的远征军终於回师中原。
战场上的形势开始逆转。
杨广命虎贲郎将陈棱进攻杨玄感的根据地黎阳,命右侯卫将军屈突通进驻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大军随后跟进,又命来护儿从东面驰援东都。
一切都在李密的预料之中,甚至比李密预料的更遭——起事还不到一个月,天下之兵已经蜂拥而至。
然而,此时的杨玄感仿佛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他不但日渐疏远李密,转而信任别的谋士,而且还在部将李子雄的煽动下企图称王,只是被李密劝阻才悻悻作罢。李密对左右感叹道:“楚公热衷於造反,却不知道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我等现在尽成瓮中之鳖了。”面对隋朝大军对他形成的反包围,杨玄感再次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战略错误。他听信李子雄的计策,把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分成两路,一路抵拒已经屯兵黄河北岸的屈突通,一路继续进攻卫文升。但是,屈突通很快就突破了他的防线,顺利渡过黄河,与卫文升部和洛阳城中的樊子盖部遥相呼应,对杨玄感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杨玄感败局已定。
直到此刻,他才决意实施李密当初提出的中策——西进关中,据守长安。
大业九年七月二十日,杨玄感无奈地解除了对东都的包围,率部西进潼关。宇文述与屈突通、来护儿、卫文升等人合兵一处,率大军在背后拚命追击。
数日后,杨玄感进至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时任弘农太守的蔡王杨智积(杨坚侄子)对左右说:“杨玄感西取关中的计划一旦成功,将来就很难收拾了。我们现在想办法套住他,让他无法西进,不出十天,定可将其生擒!”杨智积随后派了一些父老,出城拦住杨玄感的马头,说:“如今弘农兵力薄弱、防守空虚,但囤积了很多粮草,很容易攻取。”杨玄感信以为真,立即兵临弘农城下。杨智积顺势登城叫骂,诱他攻城。杨玄感果然大怒,命令士兵停止西进,开始进攻弘农城。
面对如此不可救药的杨玄感,近乎绝望的李密最后一次规劝他:“用兵之道贵在神速,何况追兵转眼立至,岂能在此逗留!如果进不能入据潼关,退又无险可守,大军一旦溃散,你拿什么保全自身?”可是,杨玄感却什么都听不进去。
杨智积略施小计,就把他牢牢锁定在了弘农城下。事实上,弘农城并不像那几个一脸厚道的父老所说的“兵力薄弱、防守空虚”,而是兵力强大、城防坚固。
杨玄感猛攻三天,弘农城纹丝不动。等到杨玄感回过神来准备放弃弘农、继续西进的时候,宇文述的几十万大军已经铺天盖地地杀到了。
杨玄感布阵五十里,且战且退,可一天之内三战皆败。
八月初一,杨玄感退至董杜原(今河南灵宝市西),在这里被迫与隋军进行决战。
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杨玄感全军覆没,仅带着十余骑兵逃奔上洛(今陕西商州市)。到最后,连那十几名亲兵也各自逃散,杨玄感身下的坐骑也被射杀,只好和他的弟弟杨积善徒步逃亡,来到了一个叫“葭芦戍”的地方(今河南灵宝市西南)。
那一年秋天的旷野上,杨玄感和杨积善就这样没命地奔跑着,远远看上去就是两个小黑点,在辽阔苍茫的天地之间微微蠕动。
最终,杨玄感停下了脚步,对杨积善说:“我不能接受别人的杀戮和侮辱,你取我的性命吧。”当生命与尊严二者不可得兼时,贵族杨玄感宁可选择后者,也绝不让自己的生命只靠蠕动来延续。
没有人知道杨积善手起刀落的那一刻,杨玄感脸上是一种怎样的表情。也许那上面什么都有,诸如困惑、悔恨、痛苦、愤怒、绝望等等,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脸木然。
杨积善杀掉杨玄感后,企图自刎,但下手不够狠,仅仅在脖子上抹了一道口子,随即被追兵抓获,与杨玄感的屍体一起被送到了杨广面前。杨广盯着杨玄感那颗污血凝结的头颅,大感快意,但仍觉余恨未消,遂下令在洛阳闹市寸磔杨玄感的屍骸,将其切成碎块,剁成肉酱,最后扔进火中烧成了灰烬。
杨积善向杨广苦苦求饶,自称他曾手刃杨玄感,希望以此微功乞求活命。杨广瞪着他看了很久,扔下一句话:“倘若如此,那你更是一只可恶的枭鸟!”遂把杨积善的姓改为“枭”,然后命文武百官或用刀砍,或拿箭射,一直把杨积善砍得血肉模糊、射得像一只刺蝟,最后才把他的屍体车裂。
杨玄感自大业九年六月初三在黎阳起兵,到八月初一兵败身亡,前后还不到两个月。
他的突然崛起炫人眼目,而他的灭亡却和他的崛起一样迅速。
我们说过,捷径的同义词就是短路。
杨玄感叛乱虽然旋起旋灭,但它给杨广和隋帝国刻下的政治伤口却没那么容易愈合。自从这场叛乱之后,杨广无奈地发现:自己的政治威望已经被严重削弱,人气指数急剧下滑,降到了他即位以来的最低点。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一个骄傲的帝王感到失望和恼怒的呢?
杨广决定大开杀戒,借以震慑天下,重塑威望。他对负责追查杨氏同党的大臣说:“杨玄感振臂一呼,从者十万!以此足以证明,天下的人口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太多了就会相聚为盗。此次的一干人犯若不彻底追查、一概诛杀,就无以警醒当世、惩戒将来!”在杨广的旨意下,大臣们依照宁枉勿纵的原则开始大肆株连,上至当朝大员,下至普通士民,一口气捕杀了三万多人,流放了六千多。此外,由於杨玄感围攻东都时曾经开仓赈粮,於是朝廷便将当时接受赈济的百姓全部活埋,一个也没有放过。
至此,这个世界上曾经跟杨玄感有过丝毫瓜葛的人,几乎都被无情地抹掉了。
只有少数漏网之鱼逃过了这场大屠杀。
其中一个就是李密。
早在杨玄感兵败之前,李密就已悄悄离开了他,准备投奔其他义军,不料半路上被隋军抓获。李密用黄金贿赂看守,使他放松了管制,然后趁其不备再度逃亡,投奔了平原郡的变民首领郝孝德。
兵慌马乱中,隋朝官吏以为漏掉的只是一只小虾米。
可他们没想到,短短几年后,这个叫李密的人就成了一条翻江倒海的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