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杨广的自慰:三征高丽(2 / 2)

大隋帝国 王觉仁 2803 字 3个月前

此次遭袭虽然没有对杨广造成威胁,却在杨广心中投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的隋朝天下到底有多少反贼?

没有人数得清,几年来隋帝国到底爆发了多少叛乱,冒出了多少反贼,唯一能描述事实的说法只能是——数不胜数。

自杨玄感起兵后,新一轮农民起义的数量更大、范围更广,几乎到了无郡不乱、无处不反的地步。下面,我们就罗列一张清单。这张清单很长,而且仍还是不完全统计:大业九年七月,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人刘元进、梁郡(今河南商丘市)人韩相国各自起兵响应杨玄感。刘元进部众数万,进据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自立为天子、设置百官;韩相国部众十余万,被杨玄感任命为河南道元帅。

八月,吴郡人朱燮、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管崇起兵,共推刘元进为主,随后皆任尚书仆射,有部众十万,屡破隋兵。同月,信安(今广东高要县)人陈瑱起兵,部众三万,攻占郡城。

九月,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彭孝才起兵,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吴海流起兵,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人梁慧尚起兵,东阳(今浙江金华)人李三儿、向但子起兵。

十月,东郡(今河南滑县东)人吕明星起兵。

十二月,唐县(今河北唐县南)人宋子贤,自称弥勒佛下生,聚众举行“无遮大会”,准备起兵袭击路经此地的杨广,后来事泄被杀。同月,扶风(今陕西凤翔县)一个叫向海明的和尚亦自称弥勒出世,率数万部众起事,随后称帝,改元白乌。

日后声势浩大的杜伏威、辅公祏起义,也是发生在这个月。杜伏威是章丘(今山东章丘市)人,辅公祏是临济(今山东章丘西北)人,二人是刎颈之交。杜伏威时年才十六岁,但勇猛异常,出战必定在前,撤退必定殿后,所以被部众推举为首领。杜伏威自称将军,率部转战淮南,先后吞并了另外两支变军苗海潮和赵破陈的部众,声势大振,随即进逼江都,大破江都留守宋颢的部队。

大业十年二月,扶风人唐弼起兵,自称唐王,立李弘芝为帝,有部众十万人。

四月,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张大虎起兵。

五月,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刘迦论与匈奴人结盟,自称皇王,改元大世,有部众十万人。

六月,建安(今福建建瓯市)人郑文雅、林宝护起兵,部众三万,攻占郡城。

十一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人司马长安起兵,攻占郡城。同月,离石(今山西离石县)的匈奴部落酋长刘苗王聚众起事,自称皇帝,部众数万人,大破前来围剿的隋军。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二月,上谷(今河北易县)人王须拔起兵,称“漫天王”,国号燕;另一变民首领魏刀儿,号“历山飞”;各有部众十余万,北联东突厥,转战於燕赵地区(今山西、河北等地)。

……够了,不需要再罗列了。这个刚刚取得统一还不到三十年的隋帝国,如今已然分崩离析、摇摇欲坠,而大业初年那个“社会稳定、民生富庶、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所谓盛世,也早已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仿佛只在转眼之间,隋炀帝杨广就驾着他的帝国马车,从大业的巅峰一头坠入了黑暗的深渊。

可是,这一切并未引起杨广的充分警觉。他依然自信满满地认为,遍布天下的这些造反的泥腿子,都不过是乌合之众,不用几年就会被官军荡平剿灭。所以,在他看来,煌煌大业仍将一如既往地向前推进,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大业十年十月底,杨广刚回到西京长安,就迫不及待地发布了一道诏书,命令已经向隋朝投降的高元按照臣藩之礼入朝觐见。

为了征服高丽而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大隋天子杨广,需要一点最起码的补偿。哪怕纯粹是精神上的。

然而,让杨广大失所望的是——高元一点反应也没有。

杨广在长安苦等多日,不用说高元,连一根高丽人的毛都没见着。

诈降,又见诈降!为何我的人生总见诈降?!

杨广恼羞成怒,几欲吐血。

最后,杨广发出了一声歇斯底里的怒吼——老子要四征高丽,谁也别拦着我!

是的,杨广说他要四征高丽。

即便不能证明自己可以,他也要证明自己不可以。

然而,不管可不可以,杨广已经什么都证明不了了。倒不是说有谁成功地劝阻了他,而是空空如也的国库拦住了他——如今的隋帝国,再也没有那份雄厚的国力,可以为杨广提供一百万军队及其所需的物资和粮饷了。

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杨广郁闷难当。为了消除自己的郁闷,杨广决定第四次北巡。四征高丽的钱花不起,四次北巡的钱他还是花得起的。

大业十一年八月初五,杨广向帝国的北部边境出发了。

此时的杨广并不知道,一场比三征高丽的失败更让他难以想象的噩梦,正悄悄匍匐在道路的前方。准确地说,它匍匐在雁门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