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2 / 2)

大隋帝国 王觉仁 3744 字 3个月前

如果说,四年前首义失败的贵族杨玄感就像是第一根出头的椽子,那么这些继起的贵族和精英们,则像是从四面八方射出的利箭,在同一时刻飞向了同一个政治标靶,让隋王朝几乎在一瞬间丧失了政治号召力,并且在军事上面临接踵而来的强大威胁和顾此失彼的巨大危险。从大业十三年开始,驻扎在各地的帝国军队只能在多条战线上各自为战,根本无法集结起像当初聚歼杨玄感那样的优势力量。面对这些来势凶猛的割据政权,隋朝的政府军只能从初期的主动进攻纷纷转入战略防御,惟求确保所辖郡县的一时之安,再也无力实施大规模的围剿和有效的反攻。

隋王朝的天下已经岌岌可危。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四方群雄跃跃欲试,最终究竟鹿死谁手?

大业十三年五月,一个拥兵一方、实力雄厚的封疆大吏,在耐心地蛰伏数年、冷静地纵观天下大势之后,终於冲缓而坚定地出手了。

他,就是李渊。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父亲李昞官至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李昞卒,年仅七岁的李渊袭爵唐国公。由於李渊的母亲与独孤皇后是亲姐妹,所以隋朝建立后,姨父杨坚和姨母独孤后对李渊很照顾,於开皇元年任命他为天子的近身侍卫——千牛备身,后来又让他在畿辅地区和西北的战略要地历练,辗转担任谯、陇、歧三州刺史。

大业九年初,李渊从地方太守任上被调回朝中担任卫尉少卿,其时正逢杨广二征高丽,李渊赶赴怀远镇,负责督运粮草军需。途经涿郡时,李渊与好友、炀帝近臣宇文士及进行了一次密谈,“言天下事”。尽管李渊与宇文士及的具体谈话内容史书无载,但从事后来看,此时的李渊隐然已有问鼎天下之志。

不久,杨玄感叛乱爆发,李渊被紧急调回弘化(今甘肃庆阳市)担任留守,并主持潼关以西十三郡的军事。李渊遂按下起兵之意,静观事态变化。大业十一年四月,李渊转任山西、河东讨捕使,负责镇压当地叛乱。因平叛得力,於次年出任太原道安抚大使,同年年底又升任太原留守。

对李渊而言,太原无疑是他开创帝王大业的理想根据地,因为此地不但粮饷充足,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而且还是五帝时期圣君唐尧的发祥地,恰与李渊“唐国公”的爵衔相契,所以自从以安抚大使的身份进驻太原后,李渊便已“私喜此行,以为天授”。

(《大唐创业起居注》)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用计除掉杨广安插在他身边的王威和高君雅,并於六月正式起兵,自封大将军,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以长子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三军,次子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三军,以四子李元吉为太原留守,然后挥师南下,兵锋直指长安。

李渊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霍邑(今山西霍州市)、临汾(今山西临汾市)、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於九月初进抵河东(今山西永济市)。河东城扼守黄河渡口,可谓关中门户,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此城长期由屈突通经营镇守,防御极为严密,且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李渊率部围攻多日不果,遂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攻,然后与李建成、李世民亲率主力,渡河入关。

李渊一进入关中,各地隋朝官吏立刻望风而降,纷纷献出所辖郡县。其中,华阴县令李孝常献出了下辖的永丰仓,极大地满足了义军的粮草和物资需求。

九月末,李渊集团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开始缩小对长安的包围圈:李渊率主力从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西进;刘弘基、殷开山率军六万,南渡渭水,进驻长安故城(汉长安);李世民率十三万人进驻阿城(秦阿房宫故址);李建成率部从新丰(今陕西临潼县)直驱长安。

十月四日,各路大军共计二十余万集结於长安城下。李渊不断遣使,向隋长安留守卫文升等人表明自己“匡扶社稷”的立场,可卫文升不予理睬。

十月二十七日,李渊大军开始攻城。十一月九日,义军将领雷永吉率先攻上城墙,李渊大军同日攻克长安。进入长安后,李渊命李建成和李世民封存宫廷府库,收取隋朝的档案图籍,严禁士兵烧杀掳掠。

十三岁的代王杨侑躲进了东宫,身边的所有侍从全部作鸟兽散,只有侍读姚思廉一人留在杨侑身边。义军士兵攻进东宫,准备冲上大殿时,姚思廉挺身护住杨侑,厉声喝斥说:“唐公举义是为了匡扶帝室,尔等不得无礼!”到了这一步,姚思廉为了保住代王的小命,也只好代表朝廷承认现实,老老实实陪李渊玩一场“匡扶帝室”的政治秀了。

随后,李渊毕恭毕敬地把代王杨侑从东宫接到了大兴宫,然后自己住到了旧长安的长乐宫,以示君臣之别,同时废除了隋朝原来的所有法令,另行颁布了过渡时期的十二条约法。

十一月十一日,李渊逮捕西京副留守阴世师、骨仪等十多人(卫文升已於数日前忧惧而亡),宣布了他们“贪婪苛酷、抗拒义师”等多条罪状,随后将其斩首。除了这十几个“首恶元凶”之外,李渊对朝中百官都极力加以安抚,对长安百姓也是秋毫无犯。

十五日,李渊奉代王杨侑登大兴殿,即皇帝位,是为隋恭帝,同时改元义宁,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十七日,新天子杨侑授予李渊“黄钺”、“符节”,任命他为大都督、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

十八日,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灵武(今宁夏宁武市)、平凉(今宁夏固原县)、安定(今甘肃泾川县)等郡皆派遣使节入京,尊奉新天子和新朝廷,实际上就是归附了李渊。

十九日,杨侑下诏:帝国所有政治、军事事务,全部文武官吏的任免,朝廷的一切法令刑赏,全部交由丞相府管辖;只有祭祀天地和宗庙社稷的事务,才向天子奏报。

稍后,李渊任命裴寂为丞相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封李建成为世子,李世民为秦公,李元吉为齐公。

一场“匡扶帝室”的政治秀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演了。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十三岁的小皇帝杨侑只不过是这场政治表演中的一个道具,唐王李渊才是这个新朝廷真正的主宰,但是这场演出却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篡位夺权的人都必须遵循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