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已无杨广,所以很多人有事要忙。后杨广时代的逐鹿游戏不会再欲诉还羞,遮遮掩掩。人人图穷匕见,人人大干快上!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时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太守的沈法兴。
当时,沈法兴正在努力围剿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市)一带的变民,一听说杨广被宇文化及弑杀,立刻起兵,以讨伐宇文化及之名,先后攻占江表(太湖流域及钱塘江流域)的十几个郡,自立为江南道大总管,同时设置文武百官。
这一年四月下旬,原来称梁王的萧铣也正式称帝,并迁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市),随后派遣各路军队,大举向南扩张。原本一直在坚守城池的江南隋朝将吏,听到杨广被弑的消息后,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萧铣。
萧铣的势力迅速壮大,其版图东至九江(今江西九江市),西至三峡(今湖北与重庆交界处),南至交趾(今越南),北至汉川(今汉水以南),成为当时南方最大的一支割据政权,并拥有常备军四十余万。
与此同时,杨广被弑的消息也传至长安。李渊仰天恸哭,十分伤心地说:“吾北面事主,因关山阻隔而不能救,但实在不敢忘却悲哀啊!”这场由李渊自导自演的“匡扶帝室”的政治秀,终於在这一抹煽情的泪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五月十四日,隋恭帝杨侑将皇位禅让给唐王李渊,回代王府居住。
五月二十日,五十三岁的李渊在太极殿登基称帝,同时祭天,大赦,改元武德。
同日,唐政府将隋朝的郡县制改为州县制,命现有管辖范围内的各郡太守一律改任州刺史,并按五行关系推演,推定唐朝属“土德”,以黄色为最高贵的颜色。
五月二十八日,李渊命裴寂和刘文静修订律法。
六月初一,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萧瑀、窦威为内史令,裴曦为尚书左丞,李纲为礼部尚书、参掌选事(即兼吏部尚书事),窦璡为户部尚书,屈突通为兵部尚书,独孤怀恩为工部尚书,陈叔达、崔民干为黄门侍郎,唐俭为内史侍郎,殷开山为吏部侍郎,韦义节为礼部侍郎,赵慈景为兵部侍郎,李瑗为刑部侍郎。
同日,唐朝政府废除隋朝律令《大业律》,另行颁布新朝律法。
六月七日,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其他宗室诸人李孝基、李道玄、李神通等,也在这一日全部封王。
在唐朝建立仅仅四天之后、亦即五月二十四日,东都的留守官员王世充等人也拥立年仅十五岁的越王杨侗登基称帝,改元皇泰。
同日,杨侗任命段达与王世充同为纳言,段达封陈国公,王世充封郑国公,与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赵长文、郭文懿等七人共同执掌朝政,时人称为“七贵”。
东都朝廷的老少爷们虽然集体升格了,但东都的形势却比以前更为严峻。因为一个李密就够让人头疼了,现在居然又来了一个宇文化及!
该怎么办?
有一个叫盖琮的人向杨侗上疏,建议招降李密,共同对付宇文化及。内史令元文都和卢楚等人商议说:“而今我等大仇未报(指杨广被杀一事),且兵力不足,如果赦免李密,命他攻击宇文化及,让他们互相残杀,我等便有机可乘。等到宇文化及败亡,李密必定也是疲惫不堪,再加上他的将士贪图我们的官爵赏赐,到时候就容易离间,连同李密都能手到擒来!”众人都觉得这是拯救东都的上上之策。杨侗遂命盖琮携带皇帝诏书,前去游说李密。
宇文化及进入中原后,虽然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东郡,但是此地有限的粮食储备显然不足以养活他的十几万军队。所以,必须找一个粮食充足的地方作为根据地,才能在中原长期立足。
宇文化及很快就把目光瞄向了东郡北面不远的一个地方。
那就是徐世积驻守的黎阳仓。
这一年六月末,宇文化及擢升东郡通守王轨为刑部尚书,命他驻守滑台(东郡郡治所在地,今河南滑县),然后留下所有辎重,亲率大军北上,渡过黄河进围黎阳仓城。李密得到消息后,立刻率两万步骑进抵清淇(今河南淇县东南)。
可他却不急着与宇文化及开战,而是深挖壕沟、高筑营垒,与徐世积烽火相应。每当宇文化及发兵攻城,李密就从背后攻击他,牵制他的兵力,让他无法全力进攻。
有一次,李密与宇文化及对峙於淇水(古黄河支流),两个人隔河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李密一开口就劈头盖脸地数落他:“你们宇文家族本来是匈奴(鲜卑)人的家奴,姓破野头,到后来才跟了主人的姓。父兄子弟,皆受隋朝厚恩,富贵累世,举朝无二。主上失德,你不能死谏倒也罢了,反而擅行弑逆,欲图篡位,此举天地不容,你还想逃到哪去?不如速来归我,尚可保全子孙后嗣。”李密骂完以后,感觉十分酣畅。他估计宇文化及一准会以牙还牙地回敬他几句。
不料却是一阵沉默。宇文化及把头埋得很低,不知道在酝酿什么豪言壮语。默然良久,宇文化及才突然抬头,怒目圆睁地大喊一句:“我和你谈的是厮杀,又何必搬弄一套书上的话?!”(《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化及默然,俯视良久,嗔目大言曰:“与尔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邪?!”)李密大笑着对左右说:“宇文化及蠢到这个地步,连话都不会说,还异想天开要当帝王,我拿一根棍子就可以把他摆平!”接下来的日子,恼羞成怒的宇文化及大举修造攻城武器,发誓一定要拿下黎阳仓。徐世积不与他正面决战,而是深挖壕沟,令他寸步不前,此后又挖掘地道,偷袭宇文化及的军营。宇文化及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徐世积随即焚毁了隋军的所有攻城器具。
东都朝廷向李密抛出橄榄枝后,立刻得到了李密的热情回应。
因为李密一直担心会受到东都军队和宇文化及的前后夹击,所以一见到盖琮带来的诏书,大喜过望,当即拟就一道奏疏,请求归降。
双方一拍即合。
杨侗随即任命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封魏国公,命他先讨平宇文化及再入朝辅政,同时任命徐世积为右武侯大将军。
在诏书中,杨侗极力褒扬了李密的忠诚,同时宣布:“其用兵机略,一禀魏公节度!”(《资治通鉴》卷一八五)也就是说,东都军队今后的一切军事行动都要听从李密指挥。
成功招抚李密之后,段达、元文都等人大为兴奋,认为东都从此太平,随即在上东门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众人赋诗饮酒,载歌载舞,闹了个不亦乐乎。
只有一个人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始终阴沉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