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朱文正,朱元璋的确是心思复杂。
受章诚的影响,两人现在其实都不希望对方成为地主。
因为能力是否强,也是一个自己是否能被权力顶层看重,且愿意让自己加入,甚至愿意为自己控制的重要标准。
章诚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提高人们自我腐化的阈值,从各个方面去提升,如技术、制度等方面。
朱元璋只是突然觉得像章诚这种要钱明着要,绝不背地里收钱纳贿的人其实挺难得的。
“开疆辟土办不到,让百姓更加富足也做不到,甚至连让自家越来越富足强大都做不到!”
这就叫以下制上!
胡惟庸对於这个结果很满意。
这个不同,就在於章诚愿意做出改变,愿意做大天下之利,愿意用正大光明的手段去实现利益的攫取和输送。
为此,胡惟庸在内阁详细学习和了解了铁路规划后,在知道眼下内阁打算先建一条从平江去太平的铁路后,就亲自沿着太平和平江之间跑了一遍,还亲自给沿途要征用到田地的士民做工作,洽谈赔偿事宜。
胡惟庸一脸谦卑地回道。
因为对於朱元璋而言,他不得不承认的是,像章诚这样愿意把心思放在把天下之利做大的人的确太少,大部分人只是想往上爬,想拥有更大的权力,甚至连通过踏踏实实的做事来想上爬都不愿意,只想投机取巧!
即便一时为天下做实事,目的也只是为了个人进步而好将更多人踩在脚下。
在拜访了这些人后,胡惟庸才去见了李善长。
“毕竟你太优秀了,优秀到叔父自己都有些嫉妒你。”
本来他这种感受不是很强烈。
只得他在跟章诚相处,看见章诚通过造新火器,让更多人得以存活,让元兵的优势锐减,使得自己这些造反的汉人据有更大的地盘,看见章诚培育出新粮——土豆,而让很多人得以存活,还让人造出四轮马车、风帆轮船这些使得很多人力、物力得以节省后,他才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章诚这个文人士大夫与别的文人士大夫的不同。
李善长见他来后就说:“你是觉得上位和章先生他们都是瞎子,还是都是傻子?你竟到现在才来见我,拜码头也没有你这么着急的!”
但如果他也想当一个地主,只想让自己子子孙孙安详尊荣,朱文正越优秀,他就越不放心,就会越是担心朱文正会因为他儿孙的孱弱而起吞并之心。
从情感上,他很愿意看见朱文正非常优秀。
只是在离开李善长这里后,他就立即收起了在李善长面前的一脸恭顺,露出一脸得意的神色来。
“阁老批评的是。”
尤其是现在在和章诚对比下,一些满口仁义道德却只知争权夺利的行为更让他觉得恶心。
但好在朱元璋现在受章诚的影响,已经不是想当一个地主,而是想当一个做大天下之利的资本持有者,所以他不介意朱文正优秀。
脚踏实地是违拗人的天性的。
但因为胡惟庸送的都还不是什么大礼,再加上,他现在主要精力还得放在对拒绝加入大同社的顽固派进行清理的事上,也就选择了隐忍不发。
“是,请阁老放心,下僚不会让阁老您失望的。”
李善长只如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
毕竟朱元璋不是抠抠搜搜,不是舍不得利益的人。
张士诚这里没有拒绝章诚给他出售土豆,当即就让人带五万两白银去集庆兑换大同布匹。
所以,胡惟庸接下来还是认真做起铁路建设的事来。
胡惟庸又去拜访了冯国用、邵荣身边的人。
“章先生没有说错,他这是在救你,也救我们叔侄俩避免走到刀剑相见的地步。”
正因此,朱元璋才突然觉得章诚这种明着说自己要多少钱、要分多少利,要得到什么待遇的方式要顺眼许多。
因为只要他还有做大天下之利的必要性,那他就还会继续需要和朱文正这样优秀的人合作。
“火器靠他朱元璋和章诚供应、铁矿也靠他朱元璋和章诚供应,现在连粮食也靠他朱元璋和章诚供应,再这样下去,我们大周就要成他朱元璋的势力了!”
章诚这里也通过戚祥的转述知道了胡惟庸跑去见他的事。
但也因为眼下还不是时候,所以朱元璋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接下来。
张士德这时无可奈何地说了起来。
张士诚听后点了点头,只长叹了一声说,然后看向张士德等大臣:
“你们说,为什么不是朱元璋和章诚他们靠我们供应火器粮食,而变成了我们靠他们供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