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2 / 2)

大清福晋 陶苏 3151 字 3个月前

难道这一切都是康熙为四阿哥设的局铺的路?

有需要么?

有必要么?

有可能么?

康熙对四阿哥难道宠信到、疼爱到、尽心到这种程度?太后苦劝不行,八福晋死跪不行,四阿哥求了情,却让他干脆利落地松口,将八阿哥和九阿哥改轻了刑罚。

凌波忽然觉得这世界太疯狂了。

她心目中的康熙应该是喜怒不形於色,在这场九龙夺嫡的热闹时期,他只是做一个放眼天下的帝王,放任他的儿子们龙争虎斗。就像是一匹冷酷的狼王,要通过残酷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来为自己挑选下一个继任者。

而她心中的雍正,也并不是靠着上一辈的宠爱得到皇位,而是在十几年漫长而惨烈地角逐和斗争中,亲手将亲兄弟斩落马下,用无数人的失败垒成台阶,踩着他们羞愤不甘的头颅,才爬上了高高在上的那把龙椅,如此才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猜疑许多探究。

然而眼前,就在她眼前,康熙和未来的雍正却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甘愿牺牲其他儿子,为四阿哥铺路垫背的好戏。

对於凌波来说,简直有种历史崩塌的感觉。

带着这种惊疑不定和神思恍惚,她一直到离开富察家,回到简亲王府,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还是博哲给了她一个解释。

皇上未必是一开始就计划给四阿哥铺路。

当初他跟四阿哥是亲自审理四川贪污案的,从调查取证到宣判罪名,他们亲眼见证了皇上的心路历程。

皇上并不是有预谋地对八阿哥和九阿哥判这么重的刑罚。

他当时,的确是对儿子们的生死较量感到厌恶和痛恨了。

试问,一个做父亲的,看着自己的亲儿子不顾家人亲情,只为权利生死相搏,他怎会不痛心?怎能冷静严酷如铁石?

正是因为爱儿子,所以不惜亲手掐断他们的政治生命,在断绝他们的希望之后,才能让一切归於平淡。

而之后愈演愈烈的株连形势,甚至造成全京城的恐慌,完全是因为这个帝王一时间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康熙,毕竟是六十岁的老人了。

当博哲说出这一句的时候,凌波才有点恍然。

六十岁,在现代,如果保养得好,依然如同壮年一般矫健。可是在这个时代,即使是皇帝,享受最优渥的生活条件,有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为他调理身体,可是皇帝这项工作,实在是太沉重太繁琐太耗费心力,英明如康熙,神武如康熙,到了六十岁这个关口,也是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有点老了。

熬夜一宿,会让他非常疲惫,即使第二天睡再多的时间,也不能让他恢复精力。

眼楮也花了,看奏折的时候,总要拿的很远,否则便是一团模糊。

常常会忘了一些细小的事情,要李德全提醒过,才想起自己仿佛是曾经这样说过做过决定过的。

生理机能的衰退,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帝王生涯即将迈入收尾阶段。

而数年的夺嫡,让他看到了儿子们的野心和能力,对於自己将来的继承者也有了最基本的判断和最合适的人选。

虽然他现在还能够掌控局面,但是再过几年呢?他再老一点的时候,雄狮不再矫健,还有谁能阻挡这一场腥风血雨?

心肠不再僵硬的他,开始有点着急,着急於尽快理清局面。

所以,他一不小心,没控制住事态,让它扩大化了。

直到太后从盛京回来,对他多番劝解,他才醒悟到事情不对劲了。但是皇帝是金口玉言,不可朝令夕改。所以,他才一直回避着太后。

而当八福晋跪在干清宫门前的时候,他其实找到了一个契机,但又八福晋的坚持,而等不到那最关键的切入点,直到弘旺晕倒、八福晋也被送进太医院。

太后的说服、四阿哥的求情,都是巧合。

他也顺水推舟,於是就成全了八福晋的一片心,八阿哥和九阿哥都得到了宽恕。

经过博哲这么一分析,凌波才恍然大悟。

原来并不是历史崩塌,而是每一个历史上的大人物,在现实中都是有血有肉,他们并不是一段程序,按照既定的代码在行进,他们会犯错,会走弯路,会感情用事。

「不管怎么样,这总是一个好的结局,对吧?」

面对凌波的提问,博哲微笑以对。

「初六,你不是还要进宫参加太后的聚会么,你可以亲自看看,这是不是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