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朱厚照在后院玩了一圈。
黄利赶紧过来找张周,兴奋道“东家,买卖做成了。”
“几单”张周问道。
黄利看着先前来买货的稚子,正跟自家东家坐在一起,手里还拿着个东西在玩,他还有些不解这是什么人。
他笑着道“很多单,尤其是琉璃镜子,还有眼镜,买的人最多。也有买玻璃杯的都快卖完了。”
说着,黄利把刚记录好的账本给张周看。
“不错,赚了四十多两银子,收益还行。”张周点头,随后看着一旁的朱厚照,“生意有收获,你没什么想法”
朱厚照撇撇嘴“才四十两银子,打发叫花子呢”
张周道“那一天卖四十两,一年能卖多少”
“这”朱厚照一时被考住了,半晌后问道,“一万多两那好像还不错啊。”
他生平第一次赚钱,坑两个舅舅,才赚了六千多两银子,如果张周这么个小铺子,一年能卖上一万多两,那感情是挺好。
“是分我五成是吧”朱厚照突然又对这生意感兴趣了。
黄利一听,脸瞬间沉了下来。
这什么人呀,一个熊孩子,就敢上来跟自家东家要五成的利润
张周道“行啊,给你五成,不过你可别指望以后每天都有这盈利,今天是卖个新鲜,搞的是冲动消费,这群人买回去之后发现没什么大用,他们就会想着退货,当然不会给他们退。但以后他们肯定就不会再来了”
“有钱赚就行,管那么多呢。”朱厚照笑着。
不求赚钱,只求好玩。
张周点头“那以后再有什么合伙,一概是五五分成,管理权在我,你同意的话,咱就签合同。”
“又来”朱厚照想起来之前跟张周合伙开书局的时候,也搞这套,登时皱眉,不过随即大袖一挥,“拿笔,本宫要签名了。”
张周又跟朱厚照签了个五五分成的合约。
朱厚照觉得自己赚了,旁边的太监也觉得张周大方到没朋友,第一天刚开业不到一个时辰销售额就有四十两的生意,居然舍得分太子一半这还是抠门的张贡生
但张周拿了合同,却志得意满。
对穿越者来讲,赚钱都是小事,要的就是这种平等互惠的合作模式。
“东家,那是何人为何要分他一半”
黄利觉得自家东家是疯了。
张周扯着黄利的袖子进到屋子里,指着朱厚照道“重新认识一下,这位朱公子,也是你的半个东家。过去打个招呼。”
“东小东家。”黄利行礼。
朱厚照笑盈盈道“挺会做买卖啊,以后有啥买卖,让你当掌柜。”
张周微笑点头。
年纪轻轻,就会给人画饼,收拢人心。
黄利又问道“那小东家府上还做何生意”
“大胆”
旁边的谷大用听不下去,你个市井的掌柜,给人打杂的,敢问太子家做什么生意
黄利一脸懵逼。
我问问做什么生意,还犯了忌讳
张周笑道“我们朱公子一身贵气,不需要做生意赚钱,认识一下就行。出去继续照看柜台的事。”
“是,是。”
黄利带着疑惑走了。
朱厚照看着黄利背影,笑嘻嘻道“你找的人,还挺有趣的。”
张周道“这不是有趣,是市井的市侩气,对他来说,他只为眼前的生计而奔波,因生计而与人交际。在他眼中,太子也好,普通人也罢,本无区别。”
“啊”
朱厚照听得很懵,只是评价一个人有趣,你这给我说啥呢
张周道“你若还有心情,就跟我出来看看这市井的众生相,走吧。”
“嗯。”
朱厚照不知道张周要搞什么名堂,但又觉得张周很高深的样子,便跟随在张周身后,一起去看黄利跟市井人打交道做买卖。
乾清宫内。
朱祐樘忙完了一天的事,眼看日落黄昏,问了旁边的戴义“太子回来了吗”
“还未回。”
戴义道,“不过料想是快了。”
“嗯。”
朱祐樘虽然同意让儿子出宫,但心里还是不放心。
一直等到日落之后,萧敬才回来通禀“陛下,太子回宫了。一切都很顺利。”
朱祐樘微笑点头“他跟秉宽相处得如何”
“挺好。”
随后萧敬将朱厚照在宫外的情况,详细跟皇帝告知。
当天萧敬学聪明,没亲自露面,而是在周围暗中观察,如此也能从客观角度去看待问题。
“张先生还跟太子签了一份合约,说是赚了银子,五五分成。一个时辰,卖了四十两,张先生自述说利润有三十两开外。后续还卖了不少”萧敬小心翼翼道。
臣子跟太子合伙做生意,听起来就很扯淡。
但张周就是做了。
而且还做得如此正大光明,没用太子出钱出力,却给太子利润。
朱祐樘皱眉道“秉宽这是要作何”
连皇帝对张周无比信任,都不能明白张周用意,旁边的几个太监就更不明白张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萧敬又道“之后张先生还给太子殿下讲了一些道理,说是这市井之人,都是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只跟利益范围之内的人打交道。而后还与太子见识了普通人是如何以钱换物后面讲了很多,都并非经史子集的内容,涉及到百姓的日常起居。”
“嗯。”朱祐樘点头,“秉宽用心良苦,想以此方式,让太子明白世人的艰辛。呵呵,秉宽平时那么在意钱财,却还舍得拿出一半给太子,不易呀。”
皇帝也不觉得张周有太坏的心思。
赚钱的事,分儿子一半,皇帝也不觉得银子是臭的,孝宗作为一个懂得治国的皇帝,自然知道大明朝政近乎所有的麻烦都来自于“缺钱”。
无论治国,还是治家,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上。
听说张周的生意一个时辰能卖四十两,净利润也有三十两左右,还分儿子一半
当父亲的难道跟臣子说,你别给太子分银子,别把他带坏了
他本来让太子去张周处,就是为了学习的,如果是学四书五经,完全没必要找张周,他正是觉得,在张周身上可以学到那些鸿儒身上所学不到的东西。
作为皇帝。
朱祐樘很清楚那些杂类的知识,对太子未来治国有多大的帮助。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