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教授, 除非你特别优秀,拥有让教授记住你的特质。因为教授们上了课就会走,只有在规定的答疑办公室内但也许你排不上号。
其次就是大一研讨会,这是接触教授最多的。
许愿选择了一个比较学术性的研讨会,但她其他几个舍友都选择了政治性的研讨会,她认识的一个大二的z国学生告诉她“在她们的社交圈,都必须要有个政治立场,然后这个团队会带她一起玩。”
现在是1998年,z国的学生少之又少, 而那些移民的华侨基本上就是个香蕉人,他们积极地去融入到白种人的世界里。
而z国人相对封闭,他们的社交圈很窄, 基本上是抱团玩的。z国人学的专业也多偏学术, 学政治是不可能来国的,而商学院和肯尼迪学院就像是兄弟学院,他们会合办很多活动,因为政客需要商人, 而商人也需要政客。
柯莱说道“他们和白人的接触很少, 所以很多人觉得我们z国人神秘。另外就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思想观念差异, z国是弱国,其他国家的人肯定是不会主动去交往的, 他们感到受排挤和歧视, 但事实上, 他们自己也并不主动去展示自己。”
排挤和歧视是肯定存在的, 就像阿西瓦娅对她和对艾莎安妮的两种态度,但其实阿西瓦娅也是被排挤和歧视的那一方。
这所学校很极端,有一部分极端交际,把社交看得比学业还重要,另一部分极端学术,几乎是不关那些利益性的的社交。
并不能说哪种好哪种不好,有人来哈佛就是为了拓展他的人际和社交,累积他的原始资本,而也有人看中哈佛在研究上的成就,决心成为一个学术性人才。
许愿虽然不是一个狂热的社交迷,但她并不厌恶社交。她为了参加嘻哈乐团而买了一把吉他,因为在招新时看到嘻哈乐团的演出,觉得很有趣,就报名了。
原主小时候和s大的教授学过一点钢琴,但那个时候学乐器的成本太高了,买不起琴,后来就放弃了。
许愿很喜欢那个乐团表演时那种热烈自由的感觉,每个人都那么投入,充满激情。
他们并不在意许愿会多少乐器,团长说“只要有热爱音乐的心,什么都可以的。”
许愿被这样一句话给激起了热情,加入了他们乐团。比起七十年代上的大学,现在的大学的确有意思多了,她很享受这样忙中偷闲的时光。
相对于别人每天忙碌到一两点,许愿还是比较轻松的,主要是有时候写论文需要查阅一些文献资料,查找资料真的就比较烦躁了,还好她的记忆里比较好。
由于每个教授都有属于自己的研发项目,他们更多关注自己的研究项目,所以哈佛令人诟病的往往是本科生待遇。
“杰西卡,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快速准确的”
许愿正在收拾实验桌,闻言抬头朝他笑了笑“熟能生巧,多做一做就会了。”
她两辈子都泡在实验室,手放在试管上,就情不自禁地做下去了。
旁边的男生哀嚎道“gir,你知不知道你提高了教授的标准到最后,我的手都在颤抖。”
他举着他五颜六色的双手,表情狰狞,许愿眉眼弯弯,眼中水光闪烁,她的眼睛很清亮,眼睛弯起或者眯起的时候,总是水汪汪,惹得人总说她是baby face。
“我很抱歉,鲍勃,但我觉得锻炼一下你的手腕,额,是件好事。”
“为了你女朋友的性福。”对面的黛西转过身来,朝鲍勃抛了个媚眼。
周围都哄笑,鲍勃朝她做了个呲牙的恐吓。
许愿收拾完东西,和大家打了声招呼,就跑出去了,还好教授还没走远,她赶紧跑上前。
“rofin,可以给我几分钟时间吗”
丹尼尔威尔逊侧身看向这个娇小的z国女生,刚上过课他还是有印象的,这一门课程这个女生给她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她的好几次作业他都给了a ,实验课上完成得也很迅速。
更何况长得像个小天使,丹尼尔神色平和,停下脚步,看向她“ok,你是有什么问题吗”
许愿直白地说“威尔逊教授,我叫许愿,我想加入你的研究项目。”
许愿对他手下的抗癌药物研发项目很感兴趣,她也并不想浪费时间在她已经学过的东西上,她更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