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平灭陈朝,一统海内(中)(2 / 2)

大隋帝国 王觉仁 4306 字 3个月前

可是,陈叔宝最终并没有等来任忠,而是等来了韩擒虎。

任忠出宫后,并没有去码头,而是带着几个亲兵径直出城,向南狂奔。

很显然,他是要带着那两袋沉甸甸的黄金跑路了。可是,跑出没几里路,他就撞上了从新林杀过来的韩擒虎军。任忠乖乖投降,并自告奋勇充当隋军的向导。

当时,驻守朱雀桥(建康城南正门外)的是禁军大将蔡征。他一听任忠领着隋军过来了,二话不说就带着部众跑了。

韩擒虎军如入无人之境,在任忠的引领下直趋朱雀门。守门的陈军正准备抵抗,任忠一马当先来到城下,对士兵们喊话:“连老夫我都投降了,你们还想打什么?”众人一听,当即一哄而散。

至此,陈朝的军队和百官基本上已经逃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仆射袁宪、江总等少数几个高官,还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有与国共存亡的意思。当时袁宪在内殿当值,陈叔宝愧悔难当地对他说:“我平常待你不比别人好,今日才知谁是忠臣,心里唯有愧疚而已。只是今日之事,不仅仅是朕无德,更是江东士人丧失了为臣之道啊!”(《资治通鉴》卷一七七:“非唯朕无德,亦是江东衣冠道尽!”)一千年后,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杀进北京城的时候,绝望而悲愤的崇祯也曾在御案上写下这六个字:“文臣人人可杀。”尽管崇祯是个勤政的皇帝,陈叔宝是个荒淫的皇帝,但最终都一样亡国了,这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负责打理这个国家的官员集团都很操蛋!

江东衣冠道尽。文臣人人可杀。

这是两个亡国之君跨越千年的相同悲鸣。

把祖宗的江山弄丢了,身为皇帝的陈叔宝和崇祯固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就像我们在前文说过的,当一个国家的权力阶层普遍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前景是绝对不会美妙的。

当宫外的喊杀声渐渐逼近的时候,陈叔宝惊惶无措,准备跑路,袁宪一脸正色地向他呈上了最后一句谏言:“隋军入宫,绝对不敢有何暴行。大势既已如此,陛下还能躲到哪去?臣愿陛下正衣冠,御正殿,以当初梁武帝面对侯景之乱的表现为榜样。”陈叔宝不听他的,从御榻上跳了起来,连连摆手说:“锋刃之下,什么都可能发生,可不敢乱碰运气,我自有妙计。”然后带着十几个宦官宫女一溜烟跑进后宫,打算藏到井下。袁宪一路跟着他,苦苦劝谏,一个姓夏侯的内阁舍人干脆挡在井口,不让他下去。陈叔宝急得跳脚,走过去推他,夏侯硬是不让。两个人推搡了好一会儿,夏侯才万般无奈地让开身子。陈叔宝赶紧命宦官帮他绑上绳子,然后缒进了井底。

韩擒虎军进入皇宫后,到处搜索陈叔宝。几个士兵最后找到后宫的这口深井,料定陈叔宝躲在里头,便向井里喊话。井下无声无息。几个士兵冷笑,就对着井口大喊:“再不吱声,咱可要扔石头了!”这一喊,井里果然传出声音。士兵抛下绳子,然后往上拉,奇怪的是,绳子居然重得半死,几个士兵险些没拉住。

陈叔宝有那么胖吗?

士兵满腹狐疑,到最后拉上来一看,不禁哭笑不得。原来绳子一共绑了三个人,除了陈叔宝,赫然还有两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张丽华和孔贵嫔。

当韩擒虎轻而易举地进入建康并抓获陈叔宝时,贺若弼还在城北跟强悍的鲁广达苦战。鲁广达带着残部力战不休,又砍杀了数百名隋军,但毕竟寡不敌众,只好且战且退,一路退到了禁苑。此时天已黄昏,鲁广达身边的将士越打越少,他意识到再抵抗下去已经毫无意义,遂放下武器,面向宫城叩首痛哭,然后对部众说:“我不能拯救国家,罪责深重!”将士们无不随之落泪。

最后,鲁广达和幸存的将士被隋军俘虏。三个月后,鲁广达因国亡而哀伤成疾,但他却拒绝医治,终於“愤慨而卒”。

很显然,陈朝的官员和士兵若有一半像鲁广达一样,力战到最后一刻,那陈朝绝对不会这么快就亡国。只可惜,古往今来,像鲁广达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所以几千年来,中国才会屡屡沦於异族之手:先有五胡乱华,后有蒙元满清,再后来还有半个国土飘着膏药旗。

所幸,像鲁广达这样的人虽然少,但终究不是没有。所以,中国才能屡屡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所以,今天的我们才能依旧使用中文说话和写字。但是,也是在今天,当钓鱼岛争端和南海争端越演越烈的时候,当大洋彼岸的那个霸权主义国家屡屡叫嚣着“重返亚太”的时候,我们似乎应该从历史中学到一点东西:如果有一天,有人再度把刀架上中国人的脖子,那我们一定要想起曾经战至最后一刻的鲁广达,甚至可以做得比他更好——宁可力战而死也不力竭而降!就算我们做不到这一点,至少可以不做那个自毁长城的施文庆,不做那个一见敌人撒丫子就跑的孔大炮,更不做那个揣着黄金引敌人进城的任忠……是日深夜,满身血污的贺若弼才带着精疲力竭的部众从北掖门进入建康。他得知韩擒虎已经捷足先登抓了陈叔宝,心里大为不甘,就命人把陈叔宝带来见他。

陈叔宝战战兢兢地被人押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颤抖,汗流浃背。贺若弼冷冷瞟了他一眼,说:“小国之君相当於大国之卿,今天你拜我,固然是亡国之君该有的礼节,不过,入朝以后,你也不失为归命侯,不必过於恐惧。”想自己拚死拚活还是没捞到头功,贺若弼越想越窝火,就去找韩擒虎,言辞极为不逊。韩擒虎当然不买他的帐,於是两个人当场就拔了刀子。两边的部下拚命阻拦,才算避免了一场自相残杀的闹剧。

随后,贺若弼又挖空心思地想了一招,命蔡征帮陈叔宝写一封投降书,然后把陈叔宝押上骡车带进自己军营,仿佛这样一来首功就是他的。

这么干显然很不靠谱,韩擒虎和他的部下们当然不答应,贺若弼自己的部下也觉得这么做不妥。最后,贺若弼只好悻悻作罢,但仍坚持把陈叔宝单独关押,以示他是整个隋军的战俘,而不是哪个人的战俘。韩擒虎苦笑不已,但也不好再坚持,只能依他。

隋军打进建康的当天,高熲也到了。此时,作为南征主帅的晋王杨广还没来得及渡江,仍在北岸的大营中。得知陈叔宝已被搞定,他当然很高兴。但是,这位风流倜傥的隋朝二皇子,此刻心头最惦念的除了陈叔宝,还有一个人。

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女人,一个美艳动天下的女人。

她就是张丽华。

高熲有个儿子高德弘在杨广帐下当机要秘书(记室),於是杨广命他赶紧先过江,告诉高熲务必留下张丽华。高德弘不敢拖延,立刻过江找到了他父亲。高熲一听,鼻子里重重哼了一声,说:“古时姜太公斩妲己,今天我岂能留张丽华?”随后便命人把张丽华拉到玄武湖边,一刀砍下了她的脑袋。

高德弘大为沮丧,只好回去复命。

听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大美人已然香消玉殒,杨广怅然良久,然后静静地看着高德弘,忽然咧嘴一笑,说:“古人云:‘无德不报’,我将来必有报答高公的时候!”高德弘一听,顿时如释重负。

看来,晋王也是深识大体的,不但不怪罪我父,还知道我父这么做是为了他好。高德弘这么想着,不禁对杨广肃然起敬。

然而,高德弘还是太单纯了。他并不知道,杨广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把他老爸恨入骨髓了。若干年后,已经登上皇位的杨广终於给了高熲一份冲来的报答——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