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共有五个儿子: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皆为独孤皇后所生。在这一母同胞的五个儿子中,品德最优、能力最强、声望最高,也最受杨坚夫妇宠爱的,莫过於次子晋王杨广。
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广称得上是天之骄子。
上天给予他的第一份馈赠,是一张俊美的脸庞和一个聪慧的大脑。他出生后,长安城里的许多豪门显宦就对这个明眸皓齿、聪明伶俐的杨家二公子印象深刻并且心生好感。在他的映衬之下,兄长杨勇难免就有些黯然失色。所以杨广出生不久,杨坚和独孤氏就把宠爱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他。
(《隋书·炀帝纪》:“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於诸子中特所锺爱。”)孩提时代,当同龄人还在流着鼻涕玩泥巴的时候,他就已经因父亲的威望和功勳而被北周封为雁门郡公。随着生命的日渐成长,他在诗歌和文学方面也迅速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横溢的才华。
(上好学,善属文)从七岁那年写下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歌开始,杨广总共给后人留下了一百多篇文章和四十四首诗歌。在他青年时代某一个春天的夜晚,杨广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江花月夜》,其文字节制而纯净,其意象简约而唯美。在未来的岁月里,杨广或许将变得不再节制、不再纯净、更不再简约,但“唯美”却始终是他生命中牢不可破的底色。所以,在骨子里头,杨广其实是一个诗人。
杨广十三岁那一年,杨坚代周自立,登基仅十一天后,就封杨广为晋王、柱国、并州总管,一年后又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为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仍旧坐镇并州。并州是隋帝国防御突厥入侵的战略要地,杨坚把少年杨广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显然是希望他通过历练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帝国屏藩。
杨广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开皇六年,因杨广在并州任上表现优异,杨坚特地将他调回朝中担任内史令(宰相)。虽然此项任命只是实习性质,但足以表明杨坚对杨广的信任和器重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皇子。开皇九年,年仅二十岁的杨广又被任命为南征陈朝的最高统帅。攻克建康后,杨广不但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第一时间“封存府库”,於陈朝的公私资财皆“一无所取”,表现出了异常成熟的政治风范。
由於平陈的上佳表现,杨广为自己赢取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同时获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天下皆称广,以为贤”。杨坚很是欣慰,随即进封杨广为太尉,并且大加赏赐。随后的几年里,杨广成了名副其实的帝国屏藩,总是在关键时刻被杨坚安排在帝国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平灭江南之后,北方边境的突厥人又蠢蠢欲动,杨广立即回镇并州;稍后江南各地又发生大规模叛乱,杨广马上被调任扬州总管,坐镇江都(今江苏扬州);几年后突厥再度入寇,杨广又被任命为元帅北上御敌。
虽然杨坚也同样给其他皇子分封了官爵并提供了历练的机会,但是没有人能否认,开皇九年之后的杨广,已经成为隋帝国最为耀眼的一颗政治新星,同时也是五位皇子中综合素质最高、最为世人称道和瞩目的一个。
(《隋书·炀帝纪》:“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然而,表面上风光无限的杨广,内心却隐藏着一道没人看得见的暗伤。
几乎从杨广懂事的时候起,这道暗伤就顽强地盘桓在他的心间,无论怎样的功绩和荣耀都无法将其抹平。尤其是当杨广地位越高、声誉越隆时,这个苦闷就会愈加强烈地撕咬着他的灵魂。
这道与生俱来的灵魂暗伤,就是杨广的出生顺位。也就是说,上天几乎给了杨广一切,却惟独遗忘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长子之位。
在中国古代“立嫡以长”的游戏规则下,不管杨广再有能耐,也不管他的长兄杨勇跟他比起来如何相形见绌,太子之位都只能是杨勇而不可能是杨广的。从十三岁被封为晋王的那一刻起,杨广就知道,在“晋王”与“太子”之间横亘着一道无人可以跨越的天堑——太子冲早有一天会继承父亲的一切,成为至尊无上的皇帝,主宰天下所有人的命运,而他这个晋王无论如何贤明能干,这辈子也注定只能是一个藩王。
杨广愿意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吗?
他的回答是:不!
作为一个内心充满了激情和梦想的男人,杨广绝不允许自己屈从於这样的游戏规则。所以,他选择了抗争。
当然,抗争不一定意味着赤裸裸的斗争和杀戮。
杨广知道,身为杨坚的儿子,最好的抗争就是克制和隐忍,最好的夺嫡武器就是长期刻苦的“道德修行”。从懂事的时候起,杨广就很善於观察父母的好恶。他知道父亲杨坚最崇尚俭朴、最厌恶奢侈,而母亲独孤氏最欣赏的事情就是夫妻恩爱,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男人好色。所以杨广很清楚,要成为父母心目中最好的儿子,要赢得帝国臣民对他这个晋王的普遍爱戴,他就必须学会克制和隐忍,必须把他与生俱来的野心、梦想、激情、欲望,乃至对种种唯美与奢华之物的由衷热爱深深隐藏,然后以一副忠孝友悌、恭敬节俭、淡泊寡欲、庄重自持的道德面目出现在父母亲和天下人面前。
於是,从青少年时代起,敢於对命运说不的杨广就开始了一场刻苦而漫长的“道德秀”。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这场秀有没有终点,可他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
所以,很快就有了下面这些故事,在朝野上下传为美谈:有一次,杨广带着侍从外出狩猎,暴雨忽然倾盆而下,左右连忙拿出油布雨衣要给他披上,杨广却挥手拒绝,说:“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侍从们一听,顿时在心里大为感叹:晋王真是仁义啊!
杨坚夫妇经常会去各个皇子的府上做客。去其他皇子那里,他们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惟独每次莅临晋王府邸,总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比如说,别的皇子府上,所有姬妾侍女都是年轻漂亮、衣裳亮丽的,只有晋王府的侍女都很老丑,而且衣着朴素陈旧,充分显示着主人的清静寡欲;再比如,别的皇子府上,所用的帷帘屏帐都是色彩艳丽的昂贵丝绸,只有晋王府一律使用廉价的素绢,充分显示着主人的俭朴;还比如,别的皇子府上,家具陈设都很高档,各种娱乐设施也是一应俱全,而晋王府里,却看不见任何奢华的物品,倒是可以经常看见许多断了琴弦的乐器,被随意摆放在无人注目的角落里,而且上面布满灰尘,充分显示了主人的不喜声色……这样的一些发现,总是会让皇帝夫妇甚感欣慰。在他们看来,这个二皇子无疑全盘继承了他们身上的种种美德。
杨广坐镇江都的时候,每当有皇帝身边的人前来视察,无论地位高低、职务尊卑,杨广夫妇都会把他们奉为上宾,不但亲自站在大门口迎接,而且美酒佳肴热情款待,临走时还不忘赠送一笔贵重的礼物。所以,凡是到过江都的人说起杨广,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说:都说晋王仁孝,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