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杨广的「道德秀」(2 / 2)

大隋帝国 王觉仁 3238 字 3个月前

最让独孤皇后高兴的就是:晋王自从娶了萧妃之后,便与其恩爱有加,尽管府上还有一些侍妾,但从没跟这些女人生过孩子。所以,在独孤氏眼中,这个二皇子和他父亲一样,都可以称得上是普天之下最完美的模范丈夫。因此不论人前人后,独孤皇后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赞叹:晋王贤明,他人莫及!

杨广就这样以他高度的自制力,赢得了父母亲和天下人的交口赞誉。多年的临深履薄和诚惶诚恐,终於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完美无瑕的道德君子和人臣楷模。

而这些年里,他的兄长杨勇都在做些什么呢?

很遗憾,这位皇太子的种种表现都令人不敢恭维。

首先,他生性率直,明知道父皇为人异常节俭、甚至节俭到了吝啬的程度,可始终不懂得投其所好。刚当上太子不久,有人送给杨勇一副蜀人制作的精美铠甲,他仍觉得不够精美,又在上面加以雕饰。杨坚一看,立刻对他进行了一番忆苦思甜的教育:“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没听说过有喜好奢侈享受而能够长久的。你是储君,应当以节俭为要务,才有资格继承社稷。我从前穿的那些旧衣服,每种都会留下一件,时常观看,以警戒自己。我担心你当上太子后就忘本了,所以,把我从前用的一把佩刀赐给你,再送你一罐从前喜欢吃的菹酱,你若能常常记起从前,应该能了解我的心意。”其次,杨坚生性猜忌多疑,动不动就激情杀人,而且杀起功臣来连眼都不眨,可杨勇偏偏对此视而不见,硬要拿自己的脑袋往刀口上撞。

有一年冬至,百官依例到东宫晋见太子,杨勇忽然心血来潮,招呼了一支大型乐队,举办了一场仪式,接受百官道贺。杨坚得知后,大为不悦,随即在朝会上质问百官:“听说冬至那天,内外百官相率去朝谒东宫,这是什么礼?”分管礼制的太常少卿辛掸一听这话味道不对,连忙奏答:“前往东宫,只能算是道贺,不能算是‘朝谒’。”“哦?”杨坚斜乜了他一眼,“如果是道贺的话,应该是三五人或十数人,随来随去,怎么会有东宫官吏传令召唤、定时定点全体集合呢?而且太子身穿正式官服,陈设乐队,坐在那里等候百官,朕问你,这么做符合礼制吗?”辛掸慌忙垂下眼帘,不敢再吭半声。

杨坚一声冷笑,随即宣布:“礼仪有等级差别,君臣之间才不会乱了尊卑。太子虽是帝国储君,但本质上仍是臣子。可是冬至那天,内外大员却群往东宫朝贺,以各地特产作为贡品。这种违背礼制的事情,今后应当彻底杜绝!”经过这次“朝贺事件”,太子杨勇在杨坚心目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了。“自是恩宠始衰,渐生猜阻。”(《资治通鉴》卷一七九)杨勇在父亲杨坚这里失宠了,在母亲独孤氏那里也同样遭致了强烈的反感。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娶了太多女人。

独孤后最痛恨的就是男人好色,可她的大儿子偏偏触犯了这个忌讳!好色倒也罢了,偏偏杨勇又把独孤后为他明媒正娶的太子妃元氏彻底晾在一边,专宠一个出身低微的偏妃云氏,致使元妃过门不久便抑郁而亡。独孤后凭着一个女人的直觉判断,元妃之死,十有八九是狐狸精云氏下的毒手。可她除了把杨勇叫到面前痛斥一顿之外,实在也拿不出什么证据去整治云氏。元妃一死,云氏就俨然成了东宫的女主人,很快就掌管了宫中的一切内务。

东宫的女人多,自然生出来的孩子就多。短短几年间,杨勇就给独孤后生了一大堆孙子,而且还大多是男孙。可人丁兴旺丝毫没有给独孤后带来喜悦。每当她看到那一群连名字都记不过来的孙子,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杨勇那张好色成性的猥琐脸庞。

独孤后始终想不明白:同样是她和杨坚生的儿子,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的差别怎就这么大呢?!

对於杨勇的失宠,最高兴的人当然就是杨广了。

他无比欣喜地发现:杨勇几乎就是他的反面镜像——凡是他杨广在父母面前做对了的事情,杨勇几乎每一件都做错。

这真是老天爷的奇妙安排。

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广最终之所以能够夺嫡成功,其实是杨勇在客观上帮了他的大忙。因为,杨广固然可以把“道德秀”演绎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可如果杨勇稍稍懂得节制和伪装,稍稍表现出一个好太子和一个好儿子应有的品格和素质,那么杨广就很难轻易得手。

在杨勇与杨广的这种“镜像效应”之下,杨坚逐渐生出了易储的念头。

为此,他特地请来了早年便与他关系很好的相面大师来和,让他暗中观察五个儿子的相貌,然后做出评估。

很快,杨坚就听见了他最希望听见的话。来和的评估报告言简意赅:“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杨坚心满意足地笑了:很好,老天爷也投了晋王一票。

随后,杨坚又与一个名叫韦鼎的侍臣进行了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谈话。杨坚问:“在我的几个儿子中,谁能够继承帝位?”韦鼎立刻意识到,眼前的这个问题可能是他政治生涯中面临的最大一次考验。

太子已经立了这么多年,皇帝居然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其中透露出来的废立之意太明显不过了。但是,韦鼎却深感左右为难:一方面,身为人臣,绝不能在这种重大而敏感的事情上轻易表明立场;另一方面,皇帝提出的问题却不能不回答,并且更重要的是——皇帝的心意不能不迎合!

怎么办?

韦鼎沉吟片刻后,终於想到了一个最稳妥的答案:“皇上和皇后最喜欢的人,可以让他继承帝位。至於具体是哪一个,臣不敢作任何预言。”杨坚闻言,忍不住开怀大笑:“贤卿只是不肯明说罢了!”不出所料,朝臣也投了晋王一票。接下来该怎么做,杨坚已经心中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