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疯狂的战车:二征高丽(2 / 2)

大隋帝国 王觉仁 3537 字 3个月前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英名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戎服犯边疆。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

进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大方。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

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宋·李昉《文苑英华》)直到十几年后,李世民与魏征等大唐君臣对杨广这首大气磅礴、意象瑰丽的上乘之作依然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可令人遗憾的是,杨广虽然在辽东留下了自己文学生涯中的这首经典之作,到头来却依旧未能收获他一直在期待的这场高丽战争的胜利。

换句话说,杨广高兴得太早了。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进展,杨广胸有成竹地确定了总攻日期。他坚信,一旦发起总攻,这座又臭又硬的辽东城必定一战可下,而整个高丽的灭亡也必定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辽东城头上的高丽守军看着忙忙碌碌的隋军士兵,很快就明白了隋军的作战意图。他们睁大着恐惧的双眼,预感到辽东城的末日马上就会降临。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命运之神再度弃杨广而去,又一次站到了高丽人那边。

大业九年六月末的一天,一封来自国内的信件——不,准确地说,是一道来自洛阳的加急战报送抵辽东的天子行在。

接到战报的那一刻,杨广如遭电击。他感觉仿佛有一把利刃猛然从他的后背刺入,并狠狠地穿透了他的心脏。

什么消息令他如此震惊?

杨玄感造反了!

如果说,遍及各地的农民起义在杨广眼中只不过是蚍蜉撼树的话,那么杨玄感的叛乱则无异於一场政治地震,让杨广立刻感到了统治根基的摇晃。因为杨玄感是贵族,是杨广心目中最有资格、最有能力玩政治的贵族。

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大业二年,杨素病逝,杨玄感袭爵楚国公。造反前,他的职务是上柱国、礼部尚书,在帝国的政治高层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杨广很清楚,这样一个根深势大的重量级人物起兵反叛,必将产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可怕效应,从而引发巨大的政治离心力,促使更多的门阀世族和元勳显宦激生出谋求天下的政治野心!

杨广的担心是对的。

战报中说:杨玄感自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后,四方纷起响应,短短时间部众就达到十几万人。就在杨广围攻辽东的同时,杨玄感已经迅速兵临洛阳城下,对帝国的政治中枢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杨玄感围城不过数日,洛阳城中的贵族和高官子弟竟然有四十多人出城投降,如韩擒虎的儿子韩世咢、观王杨雄(杨坚族侄)的儿子杨恭道、来护儿的儿子来渊、周罗睺的儿子周仲、虞世基的儿子虞柔、裴蕴的儿子裴爽、郑善果的儿子郑俨等等。杨玄感为了收拢人心,一律对他们委以重任。

看着这一大串熟悉的人名,杨广的心头不禁掠过一阵强烈的恐惧。

这是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对於皇权失落的恐惧。

杨广即刻下令逮捕随军出征的杨玄感的两个弟弟:虎贲郎将杨玄纵和鹰扬郎将杨万石。

但是,杨广冲了一步。

早在数日前,二杨已经接获兄长密信,然后在杨玄感的密友、兵部侍郎斛斯政的帮助下暗中逃离了军营。此时,斛斯政已经暗中投奔了高丽人,而杨氏兄弟也正飞奔在南下东都的路上。杨广勃然大怒,一边下令在军中彻查杨氏同党,一边快马传书,命各地官吏严密盘查过往行人,务必捉拿杨氏兄弟。

数日后,杨万石在高阳郡(今河北定州市)被抓获,随后押至涿郡斩首;只有杨玄纵成功逃回了杨玄感的驻地。

大业九年六月二十八日深夜,二更时分,隋朝东征大军的所有将领被秘密召至天子御帐中,准备接受最新的指令。

杨广反剪着双手背对众将领。在一阵长久的沉默之后,众将看见面白如纸的皇帝缓缓转过身来,艰难地从嘴里吐出了两个字:班师。

一场一百万人的大撤退,就这样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进行。所有人都接到了一个相同的命令:除了随身武器之外,任何人不准携带任何一件多余的东西。

第二天清晨,当辽东城中的高丽侦察兵蹑手蹑脚地接近隋军营地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他们目瞪口呆——所有武器、粮草、装备、帐篷、辎重、攻城器械,外加一百多万个已经填满泥土的大布袋,全都原封不动地堆在那里,而整座隋军大营则静悄悄地空无一人。

一夜之间,一百万隋军士兵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个也没有剩下。

这唱的是哪一出?!

用了好长时间,高丽人才回过神来——原来一场灭顶之灾已经和他们抆肩而过。

高丽军队在城中敲锣打鼓,庆贺他们绝处逢生。不过整个上午他们都还心有余悸,不敢贸然出城,直到午后才派出更多侦察兵往各个方向去查看,但仍然担心隋军在使诈。两天后,当高丽军队确定隋军已经撤离,才出动骑兵一路尾随,在隋军横渡辽水的时候发动攻击,砍杀了数千隋兵。

隋朝大军无心恋战。他们抛下遭受围攻的殿后部队,头也不回地朝本国边境狂奔而去。

第二次东征高丽就这样无果而终。